
第一次看到這個帽子,感覺是.....
「咦? LUK +1 ?」
不過,Zune第一天首賣的銷售數字並不盡理想,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初微軟推出第一代Xbox遊戲機時,消費者的反應也是批評多過於獎勵,但是第二代的 Xbox 360再推進市場時,就成了轟動萬千的明星產品。因此微軟對於Zune「初聲試啼」的表現並不訝異,微軟產品管理資深總監史考特(Scott Erickson)也承認:「外界都誤解了,」他解釋,Zune推出並不是用來打擊iPod的產品。
微軟副總裁阿拉德(J Allard)在接受Engadget的專訪時就表明,「Zune不應被視為是一個播放器,更應該說是一個平台。(Zune more as a platform than a device.)」什麼樣的平台呢?一個作為「溝通」(connect)的平台,無論是人與人的分享、硬體與硬體之間的連結性、硬體與軟體之間的連結性,甚至隱藏在背後的新經濟模式。
微軟在今年十一月初與環球唱片公司(Universal)簽定合約,只要每賣出一台Zune,將依合約中一定的比率付費給環球唱片。這與過去蘋果與唱片公司的約定大不相同:iTunes線上每賣出一首歌,才分一定比率的權利金給唱片公司,相較之下,唱片公司從蘋果身上獲取的利益是少之又少。因為眾所皆知,蘋果是靠iPod的硬體賺翻了天,iTunes至今仍是個賠錢貨,唱片公司再怎麼不甘願,衝著全球熱銷五千萬台的iPod份上,也只好把「怨氣」往肚裡吞。
微軟新經濟模式之二 與MTV推出影音服務
只要其硬體上標示有Play for sure的標幟,就可以讓該硬體與Windows Media Player有更良好的溝通,並且立即辨識到數位設備的屬性。「微軟的策略就是希望為合作夥伴搭建一個創新的平台,讓消費者就可以從眾多的產品設備中選取最適合他們的那些。」比爾蓋茲(Bill Gates)強調。
Play for sure只是一個認證的平台,重點在於與數位內容緊密結合,因此微軟就與MTV合作推出線上影音下載網站「Urge」。其實iTunes的勁敵並非 URGE Marketplace,而應該是Urge。微軟並沒有想要用Zune加Zune Marketplace來打敗iPod加iTunes的完美組合,頂多只是沖淡iPod的品牌,但是微軟想透過Play for sure的認證機制以及Urge線上影音服務,來擴大微軟軟體與硬體在數位影音市場的影響力。
微軟再三強調Zune不應被視為一個音樂播放器,而應視為一種「平台」。微軟真正想做的,也許是透過Zune來與其他微軟周邊相互結合,因為唯有這樣形成的力量,才可以真正大過iPod加iTunes,就像消費者可以將Zune插進Xbox 360中收聽線上串流影音。比較尷尬的是,目前Zune居然與Windows Vista無法互通,但是未來微軟勢必會讓Zune與Vista互通有無,只是時間的早晚。如果說今年十一月推出的Zune為1.0的市場「體驗版」,相信Zune 2.0時,就會像Xbox 360一樣,是個比較完美的產品。
賈伯斯(Steve Jobs)的惡夢還沒那麼快來臨,但微軟絕非等賢之輩,Zune充其量是種「測水溫」的實驗性產品,只有微軟這樣的大公司,才有本錢讓如此闊氣的實驗性產品問市,但經過市場大肆批評後的第二代Zune,就很難預期不會讓賈伯斯與iPod團隊驚豔了。別忘了,總是世事難料啊!
不管別人想要如何替你展現你的生活,終究只有你自己才真正知道自己的艱辛。此文的作者是位武警 (武警跟軍人的差別在...?) ,或許是因為這樣,所以寫這種內容反而額外的有說服力?整篇文章雖然有點過於文鄒鄒的,但是意境上又帶有一點徐志摩的味道,算是會讓人一字一字的去讀、並且思考的好文章吧!
人生的悖謬和奇妙之處往往在於,當你乍遇某事時,它彷彿已在你遙遠的生命中發生過,曾在你暗潛的生活之流中渦旋並停駐,其後的一切都在你朦朧的預知下蜿蜒展開,你只是無法知道它最終通向哪裡。
人生是一團謎,在我們複雜不可解的生命歷程中,存在一種神秘的律動,一條預置的密碼鏈,常陷我們於危急、殘忍、不幸,又在某些時候以慈悲、憐憫和拯救撫慰我們,向我們喻示生存中天堂和地獄同時並存的完整圖景。
小時侯想做個軍人,以為做軍人可以聲張正義,保護自己愛的人。當了軍人每天都裝出一副雄糾糾、氣昂昂的樣子,但是內心卻是矛盾的。常年待在沒人煙的地方 怎麼聲張正義?又怎麼保護自己愛的人?也許真的是這樣,當過警察才知道做賊更容易。明白這一切後我深沉的告訴自己這就是人生。
警告:請勿吃飯時瀏覽。
到底iPOD Hi-Fi適合什麼樣的人使用與購買呢?我想具備有較大的聆聽空間,或是想把它帶出家門再外面大聲播放音樂的朋友應該都是iPOD Hi-Fi所鎖定的消費族群。那什麼樣的人不適合購買iPOD Hi-Fi呢?想把它擺到電腦桌前做電腦音效喇叭輸出,或是近距離小音量聆聽的朋友都不適合使用iPOD Hi-Fi。因為根據實測iPOD Hi-Fi最適合的聆聽距離大概至少要有兩米以上,如果不能保持這樣的距離,可能無法聽到正確的左右聲道分離度。不能大聲播放也會影響到iPOD Hi-Fi的輸出動態與細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