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初本來是在尋找PCI-E x16轉 x4的轉接線,陰錯陽差之下就得知了這款自製機殼的存在,忍了一陣子之後,半年前還是把它買回家組一台小鋼砲。這款機殼並不算是非常小,但以「能插一般顯卡」的條件來說,這款機殼就變得非常迷你了!
簡述一下這台的基本資料:
- 機殼:深約27cm x 寬約17cm x 高約 26cm
- 主機板:mini-ITX (目前用i3-4170)
- 顯示卡:NV 970
- 電供:TFX規格 450W
- 可裝磁碟數量:2.5吋x1、3.5吋x2、可選裝一台薄型光碟機
或許眼尖的人在打開機殼前就發現了,這台機殼的核心概念,就是「顯示卡不是直接插在主機板上」!把原本是L型的組裝模式,藉由一條PCI-E延長線,把顯示卡和主機板變成平行的方式安裝。這樣除了可以增加空間使用效率之外,其實對散熱也有幫助(因為最熱的顯卡和CPU都能直接貼近機殼開孔處)。
從上面就可以看出來,顯卡和主機板剛好一左一右。顯卡的限制來說,若拆掉薄型光碟支撐架的話,可以裝到23cm長的顯卡(但要注意外接電源的方向);而CPU那邊的限制,大概就是散熱器的高度要低於6.5cm吧!沒記錯的話,i5的原廠風扇也可以用,i7就不確定了;嫌原廠風扇太吵的話,也是找的比較矮的熱導管下吹式的改裝部品。
稍微拉遠一點看,可以清楚看到從mini-ITX上的PCI-E插槽延伸出黑色的排線,用S型的方式繞到隔壁來接顯卡。上方的那顆6cm風扇,也是這款機殼唯一的機殼風扇。顯卡那邊,是留了三個槽的空位,所以可以很輕鬆的安裝佔兩個槽(或更胖)的顯卡。
顯卡下方的PCI-E延長線基本上是懸空,但安裝時有確認插牢的話,基本上也不用擔心會鬆脫之類的。再下方就是TFX規格的450W電供,TFX是市面上很少流通的規格,零售幾乎是買不到;或許也是使用了這規格,所以機殼整體才能壓到這麼小,但成也這個電供、敗也這個電供啊....
在跟這機殼的賣家閒聊的時候得知,這個自製機殼的推出也是一波三折,其中光是大瓦數的TFX電供就找不到,後來才從大陸那邊找到願意接單生產的。半年前入手的時候,我使用的顯卡式Nvidia 750,基本上是毫無壓力的使用;但後來越來越想知道這款機殼的能耐,所以後來還是入手了一張Nvidia 970裝上去試試。
就結論而言,能用!這款機殼僅靠一個6cm風扇,就足以把全速運轉的廢熱排掉;而電供的顯卡單8pin外接電源也撐的住火力全開的Nvidia 970。以NV的宣傳稿來說,970和980的耗電都在200W以下,而970的TDP只有145W。但以單8pin額訂上限150W、加上主機板PCI-E供電額訂上限75W,這個組合最高有可能會吃到225W;從這大陸白牌電供的規格表來看,12V單路似乎可以推到200W出頭,而以一般來說,主機板供電的12V和顯卡額外供電的12V會是分開兩路,所以規格上這應該是沒問題的.....樣子......
雖然理論上這電供能夠推Nvidia 970,偏偏人生就是有那麼多but。如果TDP真的只有145W,那何不直接用單6pin的外接電源就好(額訂上限75W)?今天廠商特地用8pin電源,是不是代表顯卡有時是會需要超過150W的電力?而又會超過多少?會吃到225W嗎?而偏偏今天又是用大陸白牌電供,即便沒有瓦數灌水,但天知道裡面的雙路12V是怎麼設計?OCP是幾A?還是說根本沒有OCP?
而正當不安感逐漸在醞釀的時候,這時又回到了最一開始的罩門:TFX規格的電供在市面上幾乎沒有零售!更別提還要這類400W以上的!據說這款機殼的賣家當初跟大陸廠商那邊買了很多顆這款電供(下單就是這樣...),所以是還能從他那邊入手。但除了實在太過麻煩而不實際以外,如果前一顆真的是因為什麼意外而掛掉的話,下一顆還敢用同一家的嗎?(笑)
這台小鋼砲能上NV970,讓我算是很滿意吧!但或許就是因為上了NV970,所以也體認到還是得捨棄這款小鋼砲機殼。這種遺憾感,也算是促成我特地寫這篇的原因吧!
總結一下這款機殼:
優點
- 這款小機殼可以接一般顯卡。
- 以小機殼而言,這款機殼散熱非常不錯。
- 只用一顆6cm風扇,所以機殼本身算是很安靜。
缺點
- 不好整線。
- 使用TFX規格的電供。
不過講歸講,如果今天只有上到Nvidia 960等級顯卡(單6pin外接電源)的話,或許我就不會有這麼強烈的換電供/換機殼的想法?NV 960的耗電足足少了970快100W,這顆450W大陸白牌電供應該是可以推的輕鬆寫意。
不過標題會用[緬懷]這個詞,是因為雖然露天拍上還找的到賣家刊登的拍賣資訊,但賣家已經把主戰力轉移去做其他業務了;據了解,就是那條PCI-E延長線,X立的某O系列壁掛式機殼就是用他做的PCI-E延長線。所以現在只是清庫存,賣家也不會再去改良機殼設計之類的了。
在仔細端詳整個機殼設計之後,其實只要增加一點點尺寸,就能維持設計理念並塞下ATX的電供了。只是從某些方面來說,自組PC與機體小型化是有根本上的矛盾互斥;追求小型化的極致就是全部使用客製化元件,就像是蘋果的全系列產品;而自組PC則是應該要追求最高的相容性與交換性,體積什麼的是相對次要(或甚至根本不重要)。
說到底,這種自組的小鋼砲PC,或許比較像是一種任性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