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感想] 組新電腦啦!!


趁著AMD推出新CPU的浪潮,組了一台R7-1700X;雖然說這次或多或少也是換換病發作,但基本上這還是因為有需求才弄的新電腦。對我自己而言,我很久沒有組這種程度的電腦了;在前幾年,我電腦採購的策略比較像家電,有什麼需求就組什麼等級規格,並不會太重視擴充性,反而是注重與房間內其他裝置/傢俱/擺設的協調;在這樣的概念下,電腦組的就越來越偏小鋼砲型。要說我這種想法,是被蘋果影響也不為過,只是我之前組電腦桌機,大部分的目的是為了玩特定的電動,所以蘋果桌機只能有機會再說。

在去年底時,有個潛在大量計算需求逐漸浮出來,本來考慮是把當下的i3電腦升級成i7就好,不過在得知AMD新CPU的消息之後,想說給它個機會(嚐鮮型換換病)。組了之後還蠻多感想/感觸的,所以就有了這篇。


  • 這次AMD Ryzen性能真的不錯,發售至今約一個月也沒傳出什麼災情,比較大的問題大概就Win10的SMT判斷,而這些問題似乎也都在使用較新的Win10就能獲得改善。有計算性能需求的人,的確可以考慮使用這系列。
  • 在計算上,跟之前使用的Xeon X5650比,單核的執行效能快了大約1.4~1.5倍(兩邊皆未超頻)。不過在浮點運算時,小數點後1x位會出現不一致的現象,姑且判斷是兩邊對一些函數/除不盡/超過位數時的截斷處理不同導致;不過目前我還無法判斷哪一邊比較正確(沒有正解可以比),也還在評估百萬次疊代後這個差異會被放大到多少。
  • 這次是組mATX的主機板,並且刻意選了未來可以插雙顯卡的板子(MSI B350M MORTAR)。不過在實際組裝後,發現即便撇開第二張顯卡散熱的部分,還是有兩個問題:1.) mATX的機殼要選有5個後槽檔板的,因為現在顯卡大多會吃2槽,也就是第二張顯卡會再往下多吃一槽;2.) 第二張顯卡會非常容易卡到主機板那邊的針腳(大多是前置音效、USB)。或許還是只能說,想上兩張顯卡還是乖乖用ATX規格主機板比較好。
  • 用開側板的機殼,就一定要整線,懶得整線就別用側透(廢話)。倒是側透要好看的話,除了整線,還有就是一定要有燈!機殼內照明不夠的話,側透根本看不到裡面,壓克力反光很嚴重。雖然以前我也很討厭這類光污染,不過這次組新電腦倒是讓我想好好琢磨要怎麼弄這一塊。
  • 基於現在AM4腳位的扣具很難找,所以只有先上了一個12公分冷排的一體式水冷(嘗鮮型換換病再發作),根據這篇的說法,這個小水冷大概就是比原廠高階風扇好一點點的程度罷了。等之後附AM4腳位的商品普遍鋪貨之後,再換NZXT的24公分冷排吧!
  • R7-1700X確實有CPU回報溫度高20度的問題,雖然知道是故意高報,但是看到數字還是會有障礙,所以在換上比較強的水冷/氣冷之前,應該都不會超頻滿載跑運算。
  • 相對於Intel QSV,AMD宣稱Ryzen直接拿CPU去作軟壓畫質會更好(多核心的優勢)。實際使用之後,只能說R7軟壓真的太威了!在OBS的設定裡,若是x264預設的veryfast設定,R7大約會吃10~15%CPU使用率,畫質就比QSV好一點。但是把x264壓縮設定改到fast以上、甚至medium,那畫質的提升非常驚人!
  • 承上,這優勢尤其是在壓低流量時會格外顯著!以twitch來說,他們是建議上傳不要超過3500kbps,在這流量下,用QSV跑1280x720@60fps就一堆馬賽克;用x264開medium軟壓,3500kbps流量下,1920x1080@60fps的畫質真的顛覆了我過去對直播流量設定的經驗。不過代價要付出30~40%CPU資源就是了(多核心的優勢)。
(直播錄影的截圖)

這次組新電腦,或許是剛好碰上了一些浪潮,所以讓我突然有重新領略以前的「組裝電腦的醍醐味」?我也不知道有這樣的感覺是好還是不好,似乎是回歸單純、但是又把事情複雜化了?不過嚴格來說,這次的新電腦也還沒有組完,還在等RX500系列的顯示卡與24公分冷排的水冷,SSD看使用狀況也可能要更換。或許就是這一連串期待的心態,才會讓我對這次組電腦格外有感覺吧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