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看規格表就能達到高潮

好一陣子以前,跟朋友討論到增加鏡頭成員的話題時,我當下是建議對方買一管微距鏡,是比較直接可以增加拍攝範圍的選擇。然而對方的回應是『...我廣角需求大』、『我超愛廣角的開闊立體感』。

當時聽著聽著,只覺得有哪裡說不出來的奇怪?後來看到PPT上的一些關於50mm焦段的討論,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起來~

#1I9z0XTC (DSLR) [ptt.cc]
※ 引述《BearSheep (活著)》之銘言:
至於50mm在135 片幅上的視角,恰巧接近人單眼注視能觀察細節的視角。可以說是最貼近人眼離開相機後,所習慣的觀察角度的。使用這個焦段的鏡頭,開始拍攝可以消彌對相機觀察視角,與平常觀察視角差異過鉅的不適感。但是這個焦段的鏡頭,同時也是兩面刃,要真的用50mm拍出有水準的照片,無論是在距離,光影,畫面的鋪陳和內涵上,都要很有功力才行。不然很難抓住別人的眼光,因為視角和景深太過平凡
#1IAEOv_L (DSLR) [ptt.cc]
※ 引述《BearSheep (活著)》之銘言:
上述用50mm會遇到的難題,只是我自己過去一直用50mm拍攝之後,累積下來的一點小心得。用50mm就算是拍攝這樣的題材,還是只會讓人覺得淡淡的一抹
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bearsheep/4277153502/
 #1I9z0XTC (DSLR) [ptt.cc]
※ 引述《BearSheep (活著)》之銘言:
現今大家都重視第一眼要抓住別人的眼光和速成的情況下。更多人追求的就是長焦鏡頭的淺景深廣角鏡頭的誇張視角
#1IAEOv_L (DSLR) [ptt.cc]
※ 引述《BearSheep (活著)》之銘言:
選擇某一焦段的鏡頭來創作,在每位創作者心中,都自己有自己的答案。因為每位攝影者有自己喜歡和熟習的題材。題材,和被攝題材的距離與想要題材在畫面中有多大,才是決定使用鏡頭的最重要的因素。
最明顯的就是拍攝鳥類生態的攝友們,要拿50mm不驚動鳥,把鳥拍很大,其實有點緣木求魚。我個人一直覺得器材這麼多,就是可以讓人選來用的。有需要,又有能力購入,沒有理由不用能比較輕易創作的工具。


所以說..... 究竟是因為喜歡拍風景,所以要使用廣角鏡?還是說是因為喜歡使用廣角鏡,所以只能拍風景?究竟是喜歡風景的開闊立體感?還是喜歡廣角鏡的開闊立體感?

又說,只有廣角鏡能拍攝風景嗎?開闊感、立體感只有廣角鏡能夠呈現嗎?究竟「廣角需求大」是什麼意思?是他所選擇的拍攝主題只能用廣角鏡拍不可?而且還很多?

說到風景這回事,其實台灣的條件並沒有那麼好,有人說是因為太陽光的角度比較單調;所以想拍到好風景照片,往往要看天公臉色,就連衝山頂拍星空,也要沒有雲霧啊!只是如果考量到這點的話,對於拍攝風景而言,在購買廣角鏡之前,是不是要先添購其他設備呢?(像是一輛汽車方便夜衝景點?)

另外,到底廣角鏡適合拍什麼題材呢?與其說是題材、不如說是情況吧?是那種「想拍攝整個主體、但是又退無可退」的情況吧?比較常見的,像是在室內展場而想要拍攝主體的全身(像是cosplay角色)。

到頭來,到底「廣角需求大」是什麼意思?是常常陷入退無可退的窘境?網路上有人分享,帶著m43的超廣角鏡7-14mm(等效14-28mm)去埃及旅遊,可以直接把整個金字塔拍攝入鏡。但是台灣有那麼多金字塔級的東西嗎?到底追求超廣角的目的在那裡?
http://fred.ipod.to/blog/?post/2075 (By Fred)
至於以玩PC那種斤斤計較CPU是多少MHz時脈速度、能不能超頻、記憶體容量多少……這種「光看規格表就能達到高潮」(也就是洋人所謂的「spec porn」)的玩法,固然有它的樂趣,但並不是優先順序最高的部分......
回想起傅大以前的文章,或許超廣角的那個焦段數字,才是他追求的目的吧?啥開闊感、啥立體感,說不定都只是煙霧彈罷了?

講個題外話的部份,搜尋了一些網路上對於「超廣角」鏡頭的感想,似乎與其在乎焦段的廣度,不如說是超廣角的透視感更為關鍵?大部分的超廣角,往往會辦隨著強烈的透視感,而太過強烈的透視感,會讓畫面很具有張力、也同時很具有壓力;此部分評價很兩極,喜歡的人就會很喜歡。只是以一般來說,低透視感的超廣角鏡,評價似乎是會比較高的?也因此這樣,雖然Olympus的MZD 9-18mm規格沒有Panasonic 7-14mm漂亮、解析度銳利度也比較差,但也因為較低的透視感而獲得好評(的樣子)。

我想,熱愛重度透視感畫面的人,應該遲早會去玩魚眼鏡頭吧?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